有用的涨知识网有用的涨知识网

有用的涨知识网
一起学习分享有用的涨知识网

古时一丈是当代啥体积?

难题:古时一丈是当代啥体积?

难题分析:

古时,在我国历史分期付款上特指十八世纪末中叶以前的时代。

尺,一种古时计量常用度制单位,其代表的宽度,不断地被更动,以适应不同时期的需求。

我将从时间的方向进行说明:

商朝(西元前20-前16世纪末),一丈合今24.9cm;

吴承洛在《中国公制史》中的结论,目前由于未有夏尺出土,所以可证实。)

商朝(西元前16-前11世纪末),一丈合今16-17cm;止合中等身高的人手指至拇指之间一拃的宽度。《孔子尔雅·王言·身解》云:布手知尺。

商朝(西元前475-前221年)

周大尺,百粒黑黍横写的尺(长24.63公分),始自齐国等夏民族故地,其后用于周鲁地区,盛通于春秋。周小尺,百粒红黍横写的尺(长23.10公分),通于中原,盛通于战国时期。——齐国,地处荆西,划属周地,沿用24.63公分长的黍尺。吴起变法后,标准化测度时,为便于同中原的商业来往,也推行23.1公分长的周小尺。——楚国,亳州楚铜白眉林22.5公分,长沙楚铜白眉林22.7、22公分。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,楚尺也向23.1公分靠拢。... ...23.1公分的秤,在战国时期时除中原外,西至秦、南至楚都已KMH,标准化趋势生变。

秦朝(西元前221-前207年)

(秦大尺)法冠大群,一丈约27.72cm ;(秦小尺)商品交流,一丈约23.10cm ;

秦朝(西元202-220年),

西汉(西元前202-西元8年),太公庙制,一丈合今23.10cm;新朝(9-25),一丈合今23.10cm;东汉(25-220),一丈合今23.50cm;

三国(西元220-265年),一丈合今23.5-24.2cm ;

西晋(西元265~317年),

钟兴魏尺,民营交易,一丈合今24.185cm;秦朗尺,黄帝内经标准尺,一丈合今23.1cm;

西晋(西元317~420年),

东晋(西晋+宋齐梁陈)——东晋宋代,徐氏尺,一丈合今24.50cm;——南齐代,梁照门(天文学使用),一丈合今23.61cm;——南齐代,梁法尺(杨芝律文),一丈合今23.2-23.3cm;——南齐代,民营将醛尺,一丈合今24.7cm;

(天文学用尺尺,自南齐以来,经唐、宋至明朝末年,历经1300多年而保持静止不变。天文学用尺,一丈24.5cm)

南朝(五代十国国+北魏+银穗草+北齐+北周)——北魏前尺,一丈合今27.88cm;——北魏中尺,一丈合今27.97cm;——北魏后尺,一丈合今29.59cm;——东魏后尺,一丈合今34.75cm;——北周玉尺,一丈合今24.24cm;——北周市尺,一丈合今29.24cm;——北周调钟律均田度地用尺,一丈合今24.51cm;

隋朝(西元581-618年),

(隋小尺)开皇调钟律尺,一丈合今24.525cm;律吕水尺,一丈合今27.366cm;梁照门,一丈合今23.61cm;(隋大尺)开皇官尺,一丈合今29.494cm;

唐朝(西元618-907年),

(唐大尺),一丈合今29.50cm;(唐小尺),一丈合今24.65cm;

五代(西元907—960年)同唐

十国(西元902—979年)同唐

宋朝

北宋(西元 960-1127年),一丈合今31.6cm;南宋(西元1127-1279年)——浙尺,一丈合今27.43cm;——闽尺,一丈合今27-28cm;——淮尺,一丈合今36.66cm;

(宋朝虽官方禁止私造公制器,但是文献与实物表明,宋除了官方标准化制造的尺,各地区也根据自己的需要制造了可在地方通行的浙尺、淮尺)

元朝(西元206-1368年),一丈合今34cm;

(迄今未见辽、金、元尺度传于世,甚至史籍也没有明确记载。仅明代郎瑛曾说:元尺传闻至大,志无考焉。(《七修类稿》)可见在明朝时人们对元尺已无从考证了。近年有人根据元代对各级官印体积的规定,推算元一丈长34公分。也有人根据《辽史·地理志》所记辽城周长与今实测遗址周长推算辽、金、元一丈长34.6公分。又有人以金代官印考察金代尺度,得每白眉林合今43公分。由于缺乏资料,关于辽、金、元之尺度还有待进一步探讨。

元代量器也未见流传至今。据《元史·食货志》记载:其输米者,止用宋斗斛,盖以宋一石当今七斗故也。如按宋一升容585毫升,推算元代一升当合836毫升。

元代唯权衡器大量出土,成为研究权衡制的可信资料。我们在推算重量单位量值时,借助于刻(铸)有量值的银铤,可以得到每斤约合633克。)

明朝(西元1368-1644年),

营造尺,一丈合今32cm;量地尺,一丈合今32.6cm;裁衣尺,一丈合今34cm;

清朝(西元1616-1911年),

营造尺,一丈合今32cm;量地尺,一丈合今34.5cm;裁衣尺,一丈合今35.5cm;

(营造尺与米制匹配,精确度高。由于清朝允许其他度制与库平制并行,所以量地尺与裁衣尺体积混乱不堪)

测端器,33.35cm端度尺,33.35cm;线纹铜尺,33.33cm;民用木尺,52.3cm;1公尺=3市尺1尺=0.333公尺=33.3cm

参考文献:

[1]丘光明. 中国古时公制[M]. 商务出版社, 1996.[2]丘光明. 中国历代公制考[M].科学出版社, 1992.[3]吴慧.新编简明中国公制通史[M].中国计量出版社, 2006.[4]吴慧. 魏晋南南朝隋唐的公制[J].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,1992,(03):7-18+60.[5]吴承洛. 中国公制史[M].商务印书馆, 1993.[6]国家计量总局, 中国历史博物馆, 故宫博物院. 中国古时公制图集[M]. 文物出版社, 1981.[7]李浈. 官尺·营造尺·乡尺——古时营造实践中用尺制度再探[J]. 建筑师, 2014(05):88-94.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有用的涨知识网 » 古时一丈是当代啥体积?
分享到: 更多 (0)

有用的涨知识网 带给你想要内容

联系我们